香附的功效与作用
时间:2025-03-30
香附,原名“莎草”,始载于《名医别录》,列为中品。《唐本草》始称香附。《本草纲目》列入草部芳草类,名“莎草香附子",并云:“莎叶如老韭叶而硬,光泽有剑脊棱,五、六月中抽一茎三棱中空,茎端复出数叶,开青花成穗如黍,中有细子,其根有须,须下结子一、二枚,转相延生,子上有细黑毛,大者如羊枣而两头尖,采得燎去毛,暴干货之”。
香附
香附的性味归经
性味
辛微苦甘,平。.
①《别录》:味甘,微寒,无毒。
②《本草衍义》:味苦。
③《滇南本草》:性微温,味辛。
④《纲目》:气平,味辛微苦微甘。
归经
入肝、三焦经。
①《纲目》:手足默阴、手少阳,兼行十二经、八脉气分。
②《雷公炮制药性解》:入肺、肝、脾、胃四经。
【贮藏】:置阴凉干燥处,防蛀。
香附的功效与作用
香附的功效:
理气解郁;调经止痛;安胎。主胁肋胀痛;乳房胀育;疝气疼痛;月经不调;脘腹痞满疼痛;嗳气吞酸,呕恶;经行腹痛;崩漏带下;胎动不安。用于肝郁气滞,胸、胁、脘腹胀痛,消化不良,胸脘痞闷,寒疝腹痛,乳房胀痛,月经不调,经闭痛经。
《别录》:"主除胸中热,充皮毛,久服利人,益气,长须眉。"
《唐本草》:"大下气,除胸腹中热。"
《医学启源》:"快气。"
李杲:"治一切气,并霍乱吐泻腹痛,肾气,膀胱冷,消食下气。"
《汤液本草》:"治崩漏。"
《滇南本草》:"调血中之气,开郁,宽中,消食,止呕吐。"
《纲目》:"散时气寒疫,利三焦,解六郁,消饮食积聚,痰饮痞满,跗肿,腹胀,脚气,止心腹、肢体、头、目、齿、耳诸痛,痈疽疮疡,吐血,下血,尿血,妇人崩漏带下,月候不调,胎前产后百病。"
香附的作用:
1.镇痛作用
用小鼠电盘刺激法,香附子(采自贵阳)20%醇提取物0.5毫升/20克体重皮下注射,能明显提高小鼠痛阈。
2.抗菌作用
香附块根有抗菌作用,其提取物对某些真菌有抑制作用。比如香附挥发油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,对宋内氏痢疾杆菌亦有效。
3.麻醉作用
科学研究表明,香附有麻醉作用。
4.解热作用
香附醇提取物对发热有解热作用。
5.降温作用
实验表明,香附可以降低直肠的体温。
6.抗炎作用
对于炎症引起的脚肿等症状,香附有一定的治疗效果。
7.保护支气管
香附对支气管痉孪有保护作用。
8.止呕吐
中医认为,香附可以止呕吐,对于呕吐犯恶的人,服用香附可以止呕吐。
9.安神宁心
香附能够安神,对于浮躁的心情导致的肝气郁结,心烦意乱,香附可以稳定情绪,安神宁心。
10.降压
服用香附,可以使得血压缓慢下降,可持续0.5~1小时。
11.强心
香附有强心和减慢心率作用,其强心的有效成分与生物碱、黄酮、苷类、酚类等均有关。
12.脘腹胀痛
香附可用于肝气郁结之胸胁及胃腹胀痛。配柴胡、青皮治胸胁痛。配高良姜治胃寒痛。
13.调经止痛
中医认为,香附可用于肝气郁结之月经不调、小腹胀痛。配艾叶治寒凝气滞之行经腹痛。
14.对子宫的作用
香附能抑制离体子宫的收缩,对子宫肌张力的弛缓作用,而且香附所含的油有微弱的雌激素作用。
香附的副作用及禁忌
香附的宜忌
凡气虚无滞、阴虚血热者忌服。
《纲目》:得童子小便、醋、芎?、苍术良。
《本草经疏》:凡月事先期者,血热也,法当凉血,禁用此药。
《本草汇言》:独用、多用、久用,耗气损血。
《雷公炮炙论》:采得香附,阴干,于石臼中捣,勿令犯铁,用之切忌。
香附的注意事项
毒副作用:香附醇提取物给小鼠腹腔注射的半数致死量为1.5g/kg。
本品毒性很小,饲料中含量不超过25%时,大鼠可以耐受。达30%~50%时,动物生长受到一定抑制。
香附的食用方法
疏肝解郁:香附30克,桃仁20克,黄酒250毫升。将2味药材洗净,浸泡黄酒中3天,每次服15-30克,日服2次。
安神止痛:香附6克,川芎30克,炒后研末,每日2次,每次6克,以茶水送服。
以粒大、质坚实、气味香、棕褐色的为上品。
活血调经。
玫瑰香附猪肝汤:香附5克,猪肝300克,干玫瑰花7朵,葱段、姜片、橄榄油、淀粉、盐、料酒各适量。猪肝洗净切片,加少许淀粉拌匀。香附洗净,与玫瑰花一起,加3碗水,煮约5分钟出味后熄火,去渣留汤。汤汁煮滚,滴数滴橄榄油,入猪肝片、葱段、姜片,快火煮熟,加盐、料酒调味即可。
理气解郁。
香附芡实粥:香附10克,芡实15克,粳米50克,白糖适量。将香附放入锅中,加适量清水煎煮,去渣,加入芡实、粳米煮粥,待粥熟时,加白糖调味。
疏肝理气。
香附茶:香附、川芎、茶叶各3克。香附、川芎润透,切薄片。把川芎、香附、茶叶放入炖杯内,加水250毫升;把炖杯置大火上烧沸,用小火煎煮10分钟即成。
香附的图片
![]() |
![]() |
![]() |
-
栏目ID=0的表不存在(操作类型=26)